榕江特产榕江香羊介绍
产自贵州省榕江县的羊
榕江小香羊中心产区为贵州省榕江县塔石瑶族水族乡,据《贵州民族调查》资料记载,榕江的瑶族为板瑶,是从广西迁入,最先居住在深山密林中,大约有300多年历史。
榕江小香羊外形特征
榕江小香羊个体小,体型紧凑,结构匀称。头上宽下窄,略长,大小适中。公羊额较宽平,颈肩结合良好,眼大有神。角多呈倒八字形,长短适中而粗壮,少数有螺形卷。母羊头清秀,角倒八字形、较长而细。胸部宽深,肋开张,腹大,背平直,肌肉丰满,四肢短而坚实,乳房发育良好。毛色以白色为主,其次为麻色、黑色和褐色。
榕江香羊补充介绍
榕江县塔石、平阳乡一带,山清水秀,气候温和,水质好,土地肥,牧草资源十分丰富,可作饲料的植物品种繁多,因而该地区所产山羊具有体型小、肉质嫩、膻味轻、味鲜可口等特点,被省有关部门及专家誉为“香羊”。
榕江香羊,毛好皮优,羊瘪更是名扬黔中。羊瘪,原是榕江及邻县山区的一种美味,侗、苗、水、瑶等少数民族款待宾客的佳肴。宰杀香羊之后,将羊肚、小肠内正在消化或已经消化的食物滤取绿色的液体,以花椒、生姜、芫荽、桔皮、大蒜、朝天辣等配料,油煎而成“羊瘪”。在爆炒羊肉、羊杂时,放人羊瘪调味,制作成瘪味羊肉,味美香浓,微苦回甜,增进食欲,并具有补肾、健胃、清火之药效。千百年来,羊瘪一直是榕江一带少数民族百食百爱的锅中珍品。俗语说:“杀羊先分瘪,无瘪味全无。”故农村杀羊宰牛(取牛瘪)时,便出现男女老少用锅碗瓢盆在地上排队分瘪的热闹场面。
特产信息最后更新@2022-02-24,如果您发现“榕江香羊”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