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江特产锡利贡米介绍
锡利贡米,贵州省榕江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锡利贡米原选育区在锡利(锡庆),现分布于榕江县忠诚、栽麻、寨蒿等19个乡镇的半山区,海拨在400—900米之间的阳光稻田。空气清新,阳光充足,昼夜温差大,适于蛋白质和脂肪的合成,是油香米形成的环境基础。锡利贡米颗粒油润,晶莹洁白,呈半透明状,有光泽。蒸煮后米饭保持良好光泽,入口香滑绵软有弹性。
2013年02月21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锡利贡米”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锡利贡米历史渊源
得益于榕江充足的光热条件,锡利贡米在明朝就被钦定为贡米。明清期间,榕江锡利所产稻米,因品质优良,被地方官员专作朝贡之用,“锡利贡米”因而得名。
但是,在进入21世纪后,传统种植技术种出的香米,品种差,销路不畅,一些农民不愿意扩大面积种植,昔日的贡米,遇到了发展瓶颈。
从1993年开始,榕江县农业局组织农业科技人员,对本地优质籼稻锡利油粘进行选育和改良,直到2008年后,才成就了如今锡利贡米的优秀品质。
锡利贡米产品特点
锡利贡米为榕江地域常规油粘稻,是经过当地人长期选育的地方品种,它有适应榕江半山区,形成有感温性弱,感光性强的特性和抗性。其米饭清香可口,冷饭不回生,富含人体必须的锌、硒、铁等多种矿质元素和氨基酸。
品种来源
贵州省榕江县地方品种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
地方常规稻,在黔东南州作优质专用稻,生育期140天,株高97厘米,穗长22.83厘米,每穗总粒数98.6—181.8粒,结实率80%,千粒重24.5克。该品种株型紧凑,根系发达,分蘖力强,叶色青绿。米质优、食味口感好。
产量表现
黔东南州农技站2000—2001年在州内榕江、麻江、丹赛、黄平、岑巩、锦屏等县共8个点进行的优质米品比试验,两年平均亩产430.5千克,比对照滇屯502增产5.06%,经2000—2002年在榕江、锦屏进行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88.4千克,比对照滇屯502增产2.18%。
栽培技术要点
4月5日左右播期。实行旱育稀植、肥床旱育抛栽,培育带蘖壮秧。采用宽窄行,宽行窄株或分厢栽插。平均行距7寸,株距4寸。分厢栽插工作应保证1—1.2尺以上。排水不良的泡冬田和冷烂田实行半旱式栽培。大田采取早促、中稳、后补的施肥管理原则。重施底肥,亩施农家肥1000—1500千克,专用配方复合肥和硅钙肥各25—50千克。看苗追施分蘖肥。穗粒肥可用硫酸、磷酸二氢钾看苗补施。实行以浅水返青,湿润促蘖,有水抽穗,干湿催熟,降低湿度,减少病害的水浆管理原则。注意稻瘟病及纹枯病防治,适时早收,在谷粒九成黄熟时收割,减少损失。
适宜种植区域
适宜在黔东南州中迟熟籼稻区作优质专用米品种种植。
锡利贡米产地环境
榕江县位于黔东南南部,地跨珠江和长江流域,介于东经108°04′—108°44′—北纬25°26′—26°28′之间,地处贵州高原向广西丘陵过渡地带,地貌以中山和低山丘陵河谷盆地为主。都柳江以南为月亮山系,北面为雷公山麓,全县境内为“九山半水半分田”。
榕江群山巍峨连绵,海拨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310座,北部的雷公山南面的高岳山海拨1704米,南面的月亮山主峰海拨1490米。最低海拨处于都柳江南面,仅213米。山重水复,溪河纵横。大小河67条,总长1370千米。
榕江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温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年均气温18.1℃,积温大于6500℃,降水量1200多毫米,年平均日照1300多小时,无霜期超过310天。空气质量优良,年日平均值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榕江是贵州省“十大林业县”之一,活立木蓄积量2128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75%,两项指标均居全省前茅。2008年12月,榕江县通过了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工作进行验收。
榕江这样一个特殊的地貌、温和气候、肥沃的土壤、优良的生态环境,是培育优质农产品,也是培育锡利贡米水稻的理想之地,与锡利贡米天然特性融合共生,造就了锡利贡米饭的特殊品质。
锡利贡米产品荣誉
2001年,锡利贡米获“2001年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称号。
2003年,锡利贡米获“贵州省农业厅授予“贵州省优质农产品”称号。
2005年,锡利贡米获“2005年第四届中国农业博览会优质农产品”称号。同年,获“2005年黔东南州第一届农产品金奖”称号。
2006年,锡利贡米获“2006年第五届中国农业博览会优质农产品”称号。
2007年,锡利贡米被贵州省农业厅授予“贵州省名牌农产品”称号。
2013年02月21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锡利贡米”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锡利贡米地理标志
锡利贡米产地范围为贵州省榕江县古州镇、忠诚镇、寨嵩镇、平永镇、乐里镇、朗洞镇、载麻乡、崇义乡、平江乡、三江水族乡、仁里水族乡、塔石瑶族水族乡、八开乡、定威水族乡、兴华水族乡、计划乡、水尾水族乡、平阳乡、两汪乡19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一、品种
当地适宜产地范围内生长的系列油粘稻品种。
二、立地条件
产地范围内海拔400至800米,土层厚度30至50厘米,土壤有机质含量≥3%,土壤pH值5.5至7.5。
三、栽培管理
1.育秧:
(1)育秧方法:育秧方式为两段育秧和旱地育秧。
(2)播种期:3月下旬至4月上旬。秧田期20至25天。
(3)播种量:每亩用种量<2.0千克。
2.移栽:移栽时间为5月中旬,每亩植苗1.6至1.8万穴,每穴2至3基本苗。
3.田间管理:施肥原则掌握前重、中控、后补。每亩施农家肥1200至1500千克,每亩纯氮用量小于12千克,以基肥为主,追肥不超过总肥量的15%。
4.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四、收获
收获期为9月中下旬至10月上旬,籽粒充分黄熟后及时收获,分品种单收单脱,脱粒扬净后晒干贮存。
五、加工
稻谷→筛选→去石→磁选→砻谷→谷糙分离→碾米→精选→色选→包装。
六、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
项目
指标
色泽
米粒油润晶莹洁白,呈半透明状,有光泽。
气味
具有本品种固有的自然的清香味。
口感
蒸煮后米饭保持良好光泽,入口香滑绵软有弹性。
组织形态
米形长条尖细或椭圆,饭粒完整,稍弯曲,似虾状。
2.理化指标:
项目
指标
水分,%
≤14.5
直链淀粉含量(干基),%
15.0至18.0
胶稠度,毫米
≥90
千粒重,克
13.0至17.0
长宽比
≥2.8
3.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锡利贡米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贵州省榕江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报国家质检总局核准后予以公告。锡利贡米的法定检测机构由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指定。
锡利贡米补充介绍
榕江锡利贡米来源于榕江县传统优质常规稻“锡利油粘”。由于清香可口,品质极佳,稻株(苗)、稻穗、米饭均弥漫香气,当地俗称“香稻”、“香米”,有“一家煮饭十家香,一寨煮饭香十里”之美誉。当地百姓多用于产妇、婴幼儿和老弱病人滋补膳食。 锡利贡米品质优良。获得了“ 2001 年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称号 , 2003 年贵州省农业厅授予“贵州省优质农产品”称号 ; “ 2005 年第四届中国农业博览会优质农产品”称号 , “ 2005 年黔东南州第一届农产品金奖”称号 , “ 2006 年第五届中国农业博览会优质农产品”称号 ,2007 年 贵州省农业厅授予“贵州省名牌农产品”称号。
锡利贡米,是榕江忠诚镇锡利的一个本地油粘稻,早在明清时期,因米饭香、油质高、味美而作为贡米向朝庭敬贡。锡利贡米富含人体必需的多种微量元素,属富硒、锌产品,为食用者所喜爱。“锡利贡米”米质优良,据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1999年7月测试:”“蛋白质含量9.0%,垩白粒率8.0%,粒长均匀,粒均长7.2mm,长宽比3.64:1,半透明,有光泽,无残留,符合国家粮食卫生GB2715—85标准,总体评价为特等米”。在上世纪90年代,榕江扩大种植,并进行三级选优提纯复壮繁育,产量和品质得到提高。2001年已开发建设1万亩锡利贡米商品生产基地,现在通过“公司+协会+基地”的模式扩大种植基地,同时合同保价收购农民生产的“锡利贡米”稻谷,集中加工、销售,实现农产品特色化、产业化。现全县生产面积近两万亩,计划发展到5万亩。年产量将达17500吨。现榕江锡利贡米的生产经营企业盛泰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和各乡镇村组建了锡利贡米生产经营协会,建立了精米生产线,产品已形成规模,打入省内外市场。2001年6月,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评价“锡利牌锡利贡米品质与金象牌顶上泰国香米相当”。在2001年的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上,锡利贡米被评为名牌产品称号。
锡利贡米
贵州省榕江县古州镇、忠诚镇、寨嵩镇、平永镇、乐里镇、朗洞镇、载麻乡、崇义乡、平江乡、三江水族乡、仁里水族乡、塔石瑶族水族乡、八开乡、定威水族乡、兴华水族乡、计划乡、水尾水族乡、平阳乡、两汪乡19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贵州省榕江县人民政府《关于界定“锡利贡米”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函》,榕府函〔2012〕5号 贵州省榕江县地方标准:DB522632/T01-2005《无公害锡利贡米 综合标准体系》
特产信息最后更新@2022-02-24,如果您发现“锡利贡米”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