郫都特产新民场生菜介绍
新民场生菜,四川省成都市郫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新民场生菜心叶半包,外叶舒展,叶缘全缘,株高20~25厘米,外观整齐,叶色嫩绿;膳食纤维含量低,生食口感脆嫩化渣、微苦回甜、清爽解腻。
2017年12月,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新民场生菜”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新民场生菜历史渊源
清朝同治九年(1870年),《郫县志》上有春不老’萝卜的记载,种植历史已有一千多年。
1983年,《新民场乡志》有白圆根子萝卜的农事习俗活动记载。
新民场生菜产品特点
新民场生菜心叶半包,外叶舒展,叶缘全缘,株高20~25厘米,外观整齐,叶色嫩绿;膳食纤维含量低,生食口感脆嫩化渣、微苦回甜、清爽解腻。理化指标:膳食纤维含量≤0.6克/100克,水分含量≥90%,可溶性固形物含量≥2.8%。
新民场生菜产地环境
新民场生菜产自四川省成都市郫县,全区除浅丘台地为老冲击黄泥粘土层,下覆紫色砂岩和砾岩以外,平原地表皆为岷江新冲积灰色水稻土细沙粒泥层,下伏洪积物黄泥层或黄泥夹沙层;
郫都区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6℃,一月平均气温5℃,八月平均气温26℃左右。年度极端最高气温35.3℃、极端最低气温-4.0℃,降水量979.4毫米,日照1014.0小时。独特的成都平原“上风上水”优势全年风向频率以东南风最多,具有春早、夏长、秋雨、冬暖、无霜期长、雨量充沛、冬季多雾、日照偏少和四季分明的特点,适宜种植生菜。
新民场生菜产品荣誉
2017年12月,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新民场生菜”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新民场生菜地理标志
新民场生菜产地范围为四川省成都市郫县新民场镇、安德镇、唐昌镇、唐元镇、古城镇、三道堰镇、花园镇、友爱镇现辖行政区域。
种植品种
当地主栽品种。
立地条件
土壤质地为壤土,土壤类型为水稻土,pH值5.5~6.8,有机质含量≥1.5%。
栽培技术
育苗:冬春季采用小拱棚或平棚育苗,夏秋覆盖遮阳网遮荫防雨育苗。
基肥:整地前,每667平方米施用腐熟有机肥≥1000千克,高氮、高钾型复合肥≥30千克。
定植:苗龄宜根据季节选取,春秋季苗龄30天~35天,夏季苗龄25天~30天,冬季苗龄40天~50天;定植密度,春、秋、冬季按每667平方米栽10000株~13000株,夏季按每667平方米栽13000株~16000株。
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的使用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采收
夏季定植后27天~35天可采收,春、秋季定植后40天~50天可采收,冬季定植后60天~80天可采收。
新民场生菜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成都市郫都区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报质检总局核准后予以公告。新民场生菜的检测机构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在符合资质要求的检测机构中选定。
新民场生菜补充介绍
新民场生菜
四川省成都市郫县新民场镇、安德镇、唐昌镇、唐元镇、古城镇、三道堰镇、花园镇、友爱镇现辖行政区域
《郫县人民政府关于划定新民场生菜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区域的函》郫府函〔2016〕171号
四川省地方标准: 《新民场生菜生产技术规程》(草案)
特产信息最后更新@2022-02-24,如果您发现“新民场生菜”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