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特产>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特产

郫县豆瓣

郫县豆瓣特产照片

郫都特产郫县豆瓣介绍

郫县豆瓣属于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成都市郫都区的特产之一

郫县豆瓣是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旧称郫县)的特产,也是中国地理标志产品。郫县豆瓣是中国顶尖调味料之一,其在选材与工艺上独树一帜,与众不同,香味醇厚却未加一点香料,色泽油润,全靠精细的加工技术和原料的优良而达到色、香、味俱佳的标准。郫县豆瓣具有辣味重、鲜红油润、辣椒块大、回味香甜的特点,是川味食谱中常用的调味佳品,有“川菜之魂”之称。其制作技艺列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郫县豆瓣历史沿革

相传明末清初,湖广填四川,福建汀州府孝感乡翠享村人,陈逸仙迁入郫县,子孙繁衍,久居其地,人称陈家笆子门。1688年(清康熙年间),陈氏族人无意之中用晒干后的葫豆拌入辣椒和少量食盐,用来调味佐餐,不料竟香甜可口,胃口大开,这就是郫县豆瓣的雏形。

19世纪中期(清咸丰年间),陈氏后人陈守信,号益谦(又号心谦),发现盐渍辣椒易出水,不宜保存,遂在祖辈的基础上,潜心数年,先以豌豆加入盐渍辣椒吸水,效果不佳,再换胡豆瓣,依然不佳,又借鉴豆腐乳发酵之法,加入灰面、豆瓣一起发酵,其味鲜辣无比,郫县豆瓣就此诞生。遂开宗立户,取号首“益”字,其年正值咸丰年,取“丰”为时记,又取天、地、人之“和”,因而定名为“益丰和”号酱园。陈守信和他的“益丰和”号酱园也被人奉为“郫县豆瓣”正宗鼻祖。此后其后人扎根郫县城南外,经长久传承,日益改良,郫县豆瓣声名远播。郫县豆瓣历经数百年的磨砺,形成了极为成熟的制作工艺。因为辣椒与蚕豆都富含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并饱含着人体所需的维生素C,还具有开胃、驱湿防寒之效,同时豆瓣又是烹饪川菜的经典调料,所以郫县豆瓣在全中国乃至世界各地都广为流传、深受欢迎。

郫县豆瓣的规模化生产,当起于公元1803年(清嘉庆八年),陈益兼的后裔陈逸仙在郫县开设“顺天号酱园”,开始大批研制、生产和销售“辣子豆瓣”。公元1853年(清咸丰三年),陈氏后人陈守信又在郫县创立“益丰和酱园”,后来并入“顺天号酱园”,使产品更加精良,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这时,陈守信开始尝试使用蚕豆和面粉混合发酵,并与盐渍辣椒混合的生产技艺,生产出了正宗的郫县豆瓣。

郫县豆瓣生产工艺的成熟期,在咸丰三年至19世纪80年代,这一时期彭县人弓靖明来到郫县开设“元丰源酱园”,从而打破了“益丰和”独家经营郫县豆瓣的局面,由于出现了有力的竞争对手,两家酱园在郫县豆瓣的生产中绞尽脑汁,寻求技术创新和配料搭配,使郫县豆瓣的生产技艺和口感日臻完美。民国二十年,陈守信次子陈正齐之长子陈文揆,又在郫县开设“绍丰和酱园”,使郫县一地形成豆瓣生产三足鼎立的局面,为豆瓣生产技艺的进一步提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0世纪10-40年代的民国时期,“元丰源”和“益丰和”两家酱园各自拥有晒场近10亩、缸25000口、工匠近40人、年产豆瓣40万斤左右,规模已十分壮观。

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川菜的迅猛发展,餐饮行业和平常人家对郫县豆瓣的需求日益扩大,这就促使郫县豆瓣生产厂家不得不采取工业化生产,以提高郫县豆瓣的产量。但是传统工艺所生产的郫县豆瓣依然具有优势,那就是色泽红润、味辣香醇、瓣子酥脆、粘稠绒实,口感更胜一筹。

郫县豆瓣产地环境

郫都区属盆地中亚热带湿润气候,自然条件得天独厚。郫县豆瓣通过长期翻、晒、露等传统工艺天然精酿发酵而成,具有瓣子酥脆化渣,酱脂香浓郁、红褐油润有光泽、辣而不燥、黏稠适度、回味醇厚悠长的特点,是川味食谱中不可缺少的调味佳品。郫县豆瓣的品质特色与郫都区的环境、气候、土壤、水质、人文等因素密切相关。

郫都区位于川西平原腹心地带,介于东经103°42”~104°2”,北纬30°43”~30°52”之间,辖区面积437.5平方千米。东临成都市金牛区,西连都江堰市,南临温江区,北与新都区、彭州市接壤。境内除西北角有一块浅丘台地外,均属一望无际的平原。区内属都江堰上游灌溉区,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水利资源丰富,柏条河、徐堰河、走马河、清水河等河道自西向东贯穿全县,独特的地理环境为生产出独特的郫县豆瓣提供了优越的天然条件。

郫都区年均气温15.7℃,年极端最高温度35.7℃,年极端最低温度-5.2℃,相对湿度70%,年降雨量960毫米,多集中在5-9月,全年无霜期282天,平均日照1286.9小时。其特点是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无霜期长,空气质量好,无污染。距郫筒街道直线距离20千米左右的都江堰是川西平原在四川盆地西部的起点,沿都江堰赵公山山脉一带海拔3000米以上常年为低温湿空气,而郫县地处平原,日照相对较多,空气湿度比赵公山山脉高,在风力的作用下,形成湿空气的流动循环,为郫县豆瓣微生物菌群的生存提供了最佳环境,使其微生物菌种群落在这种极佳的环境中充分裂变生长、纯化。独特的微生物群的共同作用造就了郫县豆瓣独特的外观品质和内在风味。

郫都区98%的土壤属灰色冲积潮土,中偏微酸性,pH6.5~7.0,有机质含量2.3%~3.0%。仅在西北角就有一个4平方千米的浅丘台地,属老冲积土壤。灰色冲积潮土中,油沙类、泥田类、漕田类三大类水稻土面积占90%以上,其中尤以土质肥沃疏松的油沙田及泥田为主,占80%以上,适合农作物及经济作物生长,特别有利于郫县豆瓣主要原材料红辣椒、胡豆的生长。

郫县豆瓣风味独特,与当地的水质状况也有密切的关系。郫都区属于岷江上游的都江堰自流灌溉区,水源无污染,符合国家水域标准,水质条件好,纳入成都市水源保护区范围。境内河流较多,水系分布均匀,众多的水系河流形成了郫都区境内丰富的地下水资源,优良的水质状况给郫都区豆瓣酿造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生存提供了丰富的矿物质养料及水分,使其充分生长并分泌大量的酶类,促使豆瓣中各原料的分解,从而形成郫县豆瓣独特的“色、香、味、形”

郫县豆瓣品质荣誉

郫县豆瓣香味醇厚却未加任何香料,色泽油亮红润却无任何油脂,全靠优良的原料和精细的加工技术,从而达到色、香、味俱佳的效果,极具辣味重、鲜红油润、回味香醇悠久的特点,从而成为川菜必备的调味佳品,获“川菜之魂”之美誉。

时间

荣誉名称

1985年

荣获轻工部优质产品称号

1988年

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金奖

1990年

国家旅游总局、商业部、轻工部举办的国际旅游购物节同类调味品最高荣誉将“天马银奖”,并成为第十一届亚运会指定产品

1992年

获得首届巴蜀食品节金奖,同年又被国家商检局审批为出口商品注册登记企业

1996年

中国消费者信得过金榜畅销产品

1999年

“鹃城牌”荣获四川省著名商标

1999年

被国内贸易部评为“中华老字号”

2000年

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评为国家A级绿色食品

2001年

被评为省市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

2003年

通过国际ISO9001:2000质量认证

2003年

“鹃城牌”经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复审,再次被评为国家A级绿色食品

2003年

被评为四川省名牌产品

2003年

“鹃城牌”再次荣获四川省著名商标

2005年

“鹃城牌”再次荣获成都市著名商标

2005年

获第二届四川·中国西部国际农业博览会金奖

2006年

被商务部评为“中华老字号”

2006年

被四川省商务厅评为“四川老字号”

2007年

获首届中国成都国际农业博览会金奖

2007年

通过QS食品质量安全认证

2008年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指定为“奥运餐饮食品供应企业”

2009年

唯一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郫县豆瓣传统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企业

2014年

第五届“C21四川城市发展圆桌对话”活动中,郫县豆瓣在“四川味道——我最喜爱的四川特产”评选中,入选“四川十大特产”。

2015年

在《中国品牌价值榜》中位列“加工食品类地理标志产品”全国第一

2020年

入选中欧地理标志首批保护清单

2022年1月

入选2021四川十大美食地标,并进行公示。

郫县豆瓣地理标志

郫县豆瓣基本信息

项目

内容

地理标志产品名称

郫县豆瓣

地理标志类别

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

保护范围

四川省成都市郫县所辖行政区域

批准文号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公告2005年第212号

批准时间

2005-12-31

郫县豆瓣质量技术要求

(一)原料。

1、优质红辣椒:主要采用郫都区及郫都区附近的双流、仁寿、中江、三台、盐亭等川东地区的二荆条红辣椒,采摘时间在每年的7月至立秋后15天,少数采用其他地区的优质红辣椒,要求其色泽红亮、肉头饱满、无霉变、无杂物。

2、蚕豆:技术指标应符合GB/T10459的规定,主要产自川东地区和云南省。

3、工艺用水:水源取自郫县地区的地下水源,水质应符合GB5749的规定。

(二)工艺。

1、工艺流程:

(1)甜豆瓣

蚕豆―精选、脱壳―浸泡―拌小麦粉、米曲―制曲―发酵―甜豆瓣

(2)辣椒胚

红辣椒―去把、清洗、拌盐、轧碎―入池发酵

(3)郫县豆瓣

辣椒胚+甜豆瓣―入缸(池)―拌合―翻、晒、露―成品―包装

2、工艺特点:

郫县豆瓣具有“色红褐、油润、酱酯香、味鲜辣”之特色,采用独特的传统的特殊工艺,以优质红辣椒为主要原料经过盐渍制成辣椒胚;蚕豆制曲、发酵6个月以上制成甜豆瓣;辣椒胚按比例拌合甜豆瓣入缸翻、晒、露,历时三个月以上酿造成熟。

(三)质量特征。

1、感官指标:

特级产品:红褐色,油润有光泽。酱酯香和辣香浓郁。味鲜辣醇厚,瓣粒香脆、化渣,回味深长。

一级产品:浅红褐色,略油润有光泽。有酱酯香和辣香。味鲜辣,瓣粒香脆、化渣,回味深长。

二级产品:红色或浅红褐色,有光泽。有酱酯香和辣香。味鲜辣,瓣脆,化渣。

产品粘稠适度,可见辣椒块和蚕豆瓣粒,无肉眼可见其他杂质。

2、理化指标

总酸(以乳酸计)(g/100g)≤2.0,食用盐(以氯化钠计)(g/100g)在15至22。

郫县豆瓣专用标志使用

郫县豆瓣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郫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由国家质检总局公告批准。

郫县豆瓣补充介绍

  郫县豆瓣是郫县最著名的土特产,有着三百年年的悠久历史,它以一套精细、独特的传统工艺天然酿造制成,具有瓣子酥脆,酱脂香浓郁,红褐油润,辣而不燥,回味醇厚悠长的的特点,既是烹制川菜必备的调味佳品,用之成菜,格外提味增色,既是烹制川菜必备的调味佳品,用之成菜,格外提味增色,又可直接佐餐,使人食欲顿开,口舌生香,在中华饮食界早已赢得“川菜之魂”的美誉。特别是用郫县豆瓣烹制的“回锅肉”、“豆瓣鱼”、”麻婆豆腐”等,具有浓郁的四川风味,被公认为是 川菜家常味中的代表作。( 郫县)

  郫县豆瓣的产地是四川郫县。郫县地处成都平原中部,因得都江堰灌溉之利,盛产稻、小麦、油菜籽、胡豆(蚕豆)、 1等。这里的胡豆品质优良,以它作为主要原料加工制成的豆瓣酱,油润红亮,瓣 子酥脆,有较重的辣味,香甜可口,除用作调味外,也可单独佐饭;用熟油拌,其味 其佳。

  适合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高血压患者、肾病患者应少食。   豆瓣酱食疗作用:   蚕豆味甘、性平,入脾、胃经;   有补中益气,健脾利湿,止血降压,涩精止带的功效;   主治中气不足,倦怠少食,高血压,咯血,衄血,妇女带下等病症。

   制作方法

  配方

  料配比是:胡豆44斤,鲜辣椒105斤,面粉11斤,食盐24斤,可出 成品135斤至140斤。

  步骤

  将胡豆收拾干净、去壳,在96度至100度的 沸水中煮一分钟,捞出放入冷水中降温,淘去碎渣,浸泡三至四分钟,然后捞出豆瓣 拌进面粉,拌匀摊放在簸箕内入发酵室进行发酵,控温在40度左右。经过六至七天长 出黄霉,初发酵即告完成。再将长霉的豆瓣放进陶缸内,同时放进食盐11.5斤,清 水50斤,混合均匀后进行翻晒。白天要翻缸,晚上露放,但注意避免雨淋。这样经过 40到50天,豆瓣变为红褐色,加进碾碎的辣椒末及剩下的盐,混合均匀,再经过3 至5个月的贮存发酵,豆瓣酱方完全成熟。

  营养价值

  豆瓣酱的原料是蚕豆、食盐、辣椒等原料酿制而成的酱。产于四川、安徽,特别四川豆瓣酱特别有名,而四川郫县的豆瓣更有名所以郫县豆瓣统称美名。味鲜稍辣,主要原料是蚕豆。   豆瓣酱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维生素,可延缓动脉硬化,降低胆固醇,促进肠蠕动,增进食欲。豆瓣酱有益气健脾、利湿消肿之功,同时它还含有大脑和神经组织的重要组成成分磷脂,并含有丰富的胆碱,有健脑作用,可增强记忆力。此外,豆瓣酱也是抗癌食品之一,是降低前列腺增生症及肠癌发病率的食疗佳品。   每次30克左右。一次不可多食,以防伤及脾胃。豆瓣酱本身含盐量很高,所以炒菜放盐要适量。营养成分列表

  特产信息最后更新@2022-02-24,如果您发现“郫县豆瓣”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

我要对“郫县豆瓣”点赞或吐槽

我的昵称:
昵称不填则为匿名发表,会降低审核的通过率。

请输入需要发表的内容:

● 请严格尊从本站的《用户行为规范》及国家相关法规,文明发表。

● 您发表的内容需要经过我们的人工审核,不能马上展现属正常,请知悉。